丰收时节,桑日大地,一场属于紫色的甜蜜盛宴正悄然绽放。
海拔3718米的帕竹酒庄葡萄种植基地,风掠过江面,携来漫山遍野扑鼻的葡萄甜香。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威代尔葡萄种植基地,如今已迎来丰收季。
“今年葡萄大丰收,6500亩‘雅江1号’全部成熟,果实饱满、香气浓郁,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9月23日下午6点,大学毕业生白玛群宗放下直播设备,转身为游客称起一串串刚采摘的葡萄。
阳光照射在雅鲁藏布江畔的葡萄架上,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垂挂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藤蔓。村民们穿行其间,指尖轻巧一捻,便摘下一粒粒“紫霞仙子”,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河谷。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原来啥都不长的土地,如今结出了‘金果子’,每月打工加上提成,还能领到6000多元工资,这还不包括土地流转金和村集体分红。”桑日县塔木村村民央金措姆笑着说,在桑日,像她一样依托葡萄产业、吃上“农旅饭”的村民,已有1200多人。
这片绵延近万亩的葡萄园,静卧于雅鲁藏布江畔。在央金措姆的记忆里,这里前靠江,后靠山,“两山夹一江”的地势,曾是黄沙漫卷的荒芜之地。“那时候只能靠种青稞、养奶牛勉强维持生计,如今葡萄产业发展起来,我们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央金措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1年起,桑日县聚焦特色产业与生态修复,持续投入、科技赋能,成功培育出6个耐寒抗旱葡萄品种。通过土壤改良、防风固沙与精准滴灌。曾经的戈壁,如今已化作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得益于高原充足的日照、显著的昼夜温差以及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这里的葡萄凝聚了自然的厚爱——花青素含量高达平原葡萄的6至12倍,黄酮醇含量也比传统产区多出5至6倍,因而呈现出深紫饱满、香气浓郁、糖分充沛的独特品质。
这份“甜蜜”的价值远不止于鲜销。桑日县与湖南援藏工作队岳阳组通力协作,巧思延伸产业链,引进国内专业葡萄酿酒企业。分拣、清洗、发酵……葡萄在时间中蜕变成香醇美酒,不仅延长了保鲜期,更让经济效益翻番,为村民开辟出一条持续增收的新路。
据悉,今年桑日万亩葡萄基地预计产量达1200吨,可酿造葡萄酒20万支,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这里,正悄然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紫色希望。
高原的风穿过藤架,送来果香,也捎来村民心头的甜。“自2017年进入稳产期以来,基地提供长期岗位60个,带动周边10个村庄发展,仅塔木村2024年村集体年收入就达到了90多万元。”桑日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布次仁介绍。
但有荒滩处,无不种葡萄。如今站在雅鲁藏布江边远眺,成片成片的葡萄园不但实现了防沙治沙、农民富裕的综合效益,还为桑日农旅产业发展拓展了崭新空间——
当前正值“金彩桑日·葡萄飘香”2025桑日葡萄采摘季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游客可以探寻“葡萄采摘—酒庄旅游—温泉康养—生态观光”特色旅游线路,感受帕竹文化,打卡网红景点,体验属于桑日的“紫色浪漫”与“甜蜜经济”。
如今,这抹跃动在高原的“紫色”,已成为桑日最亮眼的名片。它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以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绵长而醇厚的“甜蜜动力”。(侯勇 旦增 扎西曲珍 嘉措 记者 邓烨炜)
编辑:刘亚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