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山南要闻

奏响农牧业发展新乐章——山南市农牧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8-11-22 17:48:00 来源:西藏日报

“雅砻源”藏鸡蛋、“赛卡古托”粉丝、“泽贴尔”手工编织品和“聂雄”奶牛荣获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制专业合作社和隆子黑青稞在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如今,越来越多的山南农特产品正从雅砻河畔走向全区乃至全国,不仅让商品远销区内外,更带动当地农牧民群众大幅度增收。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山南市立足生态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坚持“绿起来”“美起来”和“富起来”统筹推进,农牧业稳中向好、稳中向新,初步形成具有山南特色的农牧业产业,为山南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夯实了根基。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牧业发展质量

固农重本,安民之基。今年,山南市青稞播种面积达25.21万亩,其中黑青稞种植面积2.8万亩。青稞产量达10.54万吨,其中黑青稞产量达1.3万吨。

山南市通过扶持乃东功德、隆子加玉、贡嘎晏子等企业发展青稞精深加工,让黑白糌粑、青稞饼干、青稞麻花等产品成功销往内地市场。同时,山南市还建立了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5.42万亩,创建高产田2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万亩。“冬青18号”青稞新品种、隆子黑青稞、贡嘎昌果红土豆、加查核桃等一批优势农作物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得到推广。

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南市加大畜牧业转型,加强饲草保障、短期育肥和肉类深加工整条产业链升级,加大人工饲草种植力度,启动牦牛肉加工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牦牛短期育肥基地,助推畜牧业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集中、集聚——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

草乃牧之本。山南市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思路,充分利用荒滩荒地、房前屋后,加大人工饲草种植力度。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草面积累计达到29万亩,实施自治区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近2万亩,为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山南市累计完成黄牛改良39.5万头,目前存栏21万头,其中优质改良牛存栏8.78万头。全市改良奶牛奶产量达到4.75万吨,每头优质奶牛年纯收入可达10350元,较普通奶牛每头年纯收入1825元提高了8525元。

按照“区域布局抓规划、生产模式抓舍饲、培育龙头抓市场、提升品质抓增收、产品销售抓流通”的思路,山南市积极培育养殖优势区域,扶持养殖大户,先后成立了乃东区贡桑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扎囊县阿玉岗村富民藏鸡养殖合作社、隆子县黑藏鸡养殖场等藏鸡养殖专业经营实体,形成了年饲养规模达255万羽、以藏鸡为主的禽类养殖基地。2017年,山南全市出栏禽类215万羽,禽蛋产量达到1694吨,禽肉产量达到3073吨,实现产值2.52亿元。

绿色、高效——不断释放农牧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山南市充分利用拉萨——山南经济发展一体化机遇,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以乃东区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园区和藏中农耕文化与特色旅游产品体验圈,突出人文景观优势,发展藏家乐、休闲农牧园区、美丽乡村、农耕文化深度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城乡农牧民户均年增收千元以上。

目前,加查县、乃东区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错那县麻麻乡被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加查县冷达乡嘎玛吉塘村、扎囊县扎其乡申藏村、琼结县加麻乡白松村等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近年来,山南市累计投资1.79亿元大力实施了“产业、品牌、商标”三推进战略,着力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知名品牌。贡嘎昌果红土豆、错那勒布茶叶、隆子黑青稞成功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泽当“泽贴尔”、隆子黑青稞和黑糌粑、洛扎粉丝、加查核桃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贡嘎昌果红土豆、加查核桃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绿色、高质、高效已成为山南市农牧业提质增效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