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雅砻河谷的晨光映亮藏式新居的窗棂,新铺的柏油路面蒸腾着建设热潮的余温。当“十四五”规划的壮阔蓝图在藏源大地落地生根,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以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笔,以182个重点项目为墨,在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镌刻下城乡蜕变的时代印记。从山南城区延伸的现代路网到错那市崛起的污水处理厂,从隆子县供暖管道里奔腾的热流到昌珠镇修缮一新的千年古墙,每一组跃动的数字背后,都是山南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变迁。
安居梦,正从图纸走进现实。11.07亿元资金奔涌,托举起21个保障房项目,3326户家庭的“新居钥匙”沉甸甸地握在了手中。与此同时,10.83亿元如春风拂过,40个曾经沉寂的老旧小区被“唤醒”,14261户居民推开门窗,惊喜地发现家园正褪去旧貌,悄然“蝶变”。市场也曾有隐忧,但创新的“1+N+X”保交房机制稳稳发力,3191套住房穿越波折,如期点亮了万家灯火。三批购房补贴如及时雨落下,7071.61万元真金白银,瞬间撬动了11亿元住房消费的活水,让民生关切与市场脉搏同频共振。高海拔乡镇,千年火塘的烟尘正被绵延的供暖管道温柔取代;焕然一新的社区公园里,孩童的笑声取代了往日的沉寂。山南,正用钢筋水泥的坚实,书写着最温暖的“优居”进行时。
城市的筋骨,在持续强健。18.49亿元投入,如同为山南编织起73.82公里纵横交错的“活力脉络”,10.18公里/平方公里的密度,清晰标注着城市生长的加速度。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带,15.25亿元筑起的温暖防线,宣告了千年“烤火取暖”历史的终结,123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恒定的暖意取代了刺骨的寒凉。清流,正通过7.31亿元铺设的管道,润物无声地滋养千家万户;7.94亿元筑牢的地下“盾牌”,让城市在雨季告别“看海”的尴尬;5.68亿元构建的污水处理屏障,实现了县城污水的“全消化”;1.16亿元推动的垃圾革命,更是将99.85%的废弃物点石成金。从山南城区延伸的康庄大道,到错落崛起的环保堡垒,基础设施的每一次脉动,都在重塑这片雪域高原的壮阔身姿。
历史的回响,在精心呵护中愈发清晰。6800万元资金,如细密的针脚,悉心修复着昌珠古镇的千年风骨,16座古建、6条老街重焕神采,文明的薪火在时光中静静流淌。抬头是湛蓝的天幕,低头是蔓延的绿意。9亿元深埋地下的“城市静脉”,根治了恼人的“马路拉链”病,路面从此清爽利落。4.23亿元播撒的绿意,在城市肌理中蓬勃生长,人均14.8平方米的公园绿地,让“推窗见绿”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建筑业的脉搏也强劲跃动,绿色理念与装配技术掀起革新浪潮,产值五年间飙升61%,突破45.5亿元大关,不仅超额达成目标,更以141.56亿元的增加值,为高原的未来筑就了坚实的绿色基础。改革的锐气,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通途。
“十四五”的答卷墨迹未干,山南住建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征程。从奔腾不息的雅砻河畔,到巍峨耸峙的喜马拉雅山麓,这座崛起的高原新城,正以实干担当为笔,持续浇筑着通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路基。雅砻大地的这场深刻蝶变,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每一寸土地都在见证着新时代最磅礴的脉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