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山南>经济发展

一季度全市经济增势显著 开局良好

时间:2021-05-25 11:29:29 来源:山南市统计局 作者:张自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委政府、市委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要指标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持续加速回升,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为全年迈好第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45.47亿元,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9.0%,增速排名居全区第3,实现“开门红”主要呈现“一提高、两领先、两稳定、四加快”的运行特点,即:“一提高”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两领先”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速全区第二;“两稳定”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定;“四加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金融贷款、旅游人次与总收入四项增速快速提高。

(一)总体运行开局良好

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发展举措,经济增长快于全区。一是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长17.6%,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6.5个百分点,位居全区第3。支撑经济提速的主要因素有:规上工业由去年同期下降31.4%转为增长33.4%,投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5.5%转为50.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5%转为18.6%。二是产业发力更加优化。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8亿元,同比增长0.5%,两年平均下降3.8%;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36亿元,同比增长26.1%,两年平均增长20.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31亿元,同比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1.8:40.4:57.8。一季度主要由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得到强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4%。

(二)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农牧业开局平稳,生猪产能恢复显著。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3.8%,增速排名居全区第6。牲畜存栏126.4万头(只),同比下降3.5%,其中生猪存栏3.66万头,同比增长21.8%,牛存栏44.17万头,同比下降2.7%。从畜牧业产品产量看,猪牛羊肉产量3.17万吨,同比增长5.7%。

二是工业恢复性增长,制造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4.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4%,增速排名居全区第2。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3%,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4.4%(疫情导致大部分矿业企业同期未开工生产),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分产品产量看,水泥产量20.9万吨,同比增长82.7%,铬矿石3365吨(去年企业未开工,无可比性),发电量7591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7.9%

三是规模服务业增势明显,主要指标恢复有力。1-2月,全市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26.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0.5%、136.1%、61.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0.6个百分点,占规模服务业比重80.6%。

(三)需求动力支撑强劲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三次产业投资增势向好。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同比增长50.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6%,增速排名居全区第2。分投资性质看,国家投资同比增长53.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7.5%,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3.6%,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7.4%。

二是市场销售逐步改善,四大行业增速全面回升。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2.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1.3%,增速排名居全区第5分四大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同比分别增长16.4%、26.3%、46.1%、106.9%,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0.6、41.6、92.8、152个百分点。

(四)效益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居民收入增收平稳,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4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14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增速排名居全区第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5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9%,增速排名居全区第4。实现劳动转移就业3.17万人,劳务创收1.5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3%。 

二是财政收支保持增长,金融存贷增速平稳。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增速排名居全区第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排名居全区第4。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8.5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1.6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下降0.03%。

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平,工业生产价格涨幅扩大。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持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一快三缓三降一持平”态势。医疗保健类累计上涨3.7%;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累计上涨1%、0.3%、0.1%;衣着类、交通和通信、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累比下降1.9%、1.1%、1.7%,居住类累计持平。工业出厂品价格同比增长3.6%,涨幅较1-2月扩大3.4个百分点。

四是旅游市场加快恢复,交通运输持续改善。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8万人次,同比增长339.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1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51.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全市客运量19.14万人次,同比增长59.2%;客运周转量207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4.9%。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增长步伐有待提速。一季度,山南经济同比增长17.6%,实现“开门红”,但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昌都、林芝0.4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3全区各地市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发展局面日趋激烈。从GDP行业增速分析,一些行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领域稳中向好的势头不如预期

(二)消费市场潜能亟待挖掘。一是消费外流严重。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互联网的发展,山南居民去拉萨、甚至内地消费以及网络消费的现象愈加明显,消费外流趋于严重。消费外流、人气不旺反映出全市特别是市区商业环境、消费环境还有待提升优化。泽当城区消费档次不够高、功能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周边消费、留住本地消费。旅游业对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带动未能充分体现,过路游客占比高。二是各县(区)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均衡。增速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的有2个县(区),增速最高的是乃东区、贡嘎县,分别增长30.1%、29.9%,增速最低的是扎囊县,同比增长18.1%。总量占比不平衡,乃东区零售额占全市的比重高达67%,其他11个县的总量仅占全市的33%。

(三)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从一季度GDP权重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7.8%,第三产业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劳动工资)占GDP总量的15.5%,起到强有力的支撑拉动作用,但一季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下降0.1%,居全区第7,低于拉萨、昌都、林芝、日喀则1.9、9.4、3.1、9.9个百分点,支撑作用不强。

三、意见建议

二三季度是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黄金期,是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关键期,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照既定目标,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山南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向好态势,建议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紧盯目标任务,抓好项目施工建设调度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抓发展、抓项目的强大合力,积极梳理新开工项目、重点在建项目等,加快推进“十四五”项目计划落实落地,集中人、财、物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督促各部门、各企业依法上报项目统计,做到项目数据应统尽统,不虚报不瞒报,确保数据质量。同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增强投资后劲。

(二)抓好消费内需动力,继续扩大有效消费

目前全市服务业总量偏小、结构不优,是山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要把服务业作为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提升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拉萨山南一体化”为契机,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现代物流、实体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娱乐、体验旅游等新兴业态。强化泽当消费中心地位,创造新的消费方式、场所,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宣传营销,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依托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健全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三)强化劳动工资管理,力促发挥核心作用。充分认识劳动工资增速对全市经济增长和确保实现GDP目标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劳动工资管理,各行业部门要深入了解核算改革涉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内容(改革后核算取数由八项支出改为劳动工资增速),为全年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