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山南>山南旅游>特色美食

山南丰收季·产业丨山南有“宝贝”

时间:2021-08-13 10:17:26 来源:山南市旅游发展局 作者:

在西藏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那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儿了


01

-------------------------

西藏变样了

西藏是个高山耸立、河流贯穿的地方,各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悬殊较大,山体海拔高度各不相同,因此农业生产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分布状况,立体变化特点表现突出。


在气候、地势、温度等影响下,在西藏,除了本土植物外,高山、地面都是光秃秃的,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西藏植被少、产业单一、食物单一……其实,西藏,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发生,让原本不属于山南的植物也开花结果了。

02

-------------------------

山南更新了

骏枣、胡麻、油牡丹?这些貌似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植物,已经在山南种上了。

海拔2700米以上的环境无法种植红枣,但有人打破了这个规律。



旦增花了6年时间,终于将骏枣成功种到了雪域高原上,其中艰辛和等待可想而知, 1人坚持、6年耕耘,旦增改变了红枣在世界种植的历史,也改变了山南、西藏的种植历史。

胡麻,广泛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黄土坡地上,特别是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最多,如今在山南也有了。



胡麻,含油量仅次于油菜、花生和大豆,位列第四。1997年,山南首次引进胡麻种植,抗旱抗寒的胡麻,在山南得生长枝繁叶茂,产量也高,米玛凭借胡麻带领着全村发家致富。

油牡丹?牡丹油也是油料植物的新星,以牡丹籽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制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在山南乃东,油牡丹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每年牡丹花谢了,籽拿去榨油,花瓣晒干后做成花茶,或者加在藏香里,制成独有的“牡丹藏香”。中药里有一味叫“丹皮”的药,就是油用牡丹的根,油用牡丹浑身是宝,从头到脚都能利用,给村民们增收的同时,还能改变山区单一的种植模式,绿化荒山、防治水土流失。

在山南,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惊喜,尝一颗亲自采摘,甜甜的葡萄吧。

葡萄种植,需要很多因素,纬度、海拔、温度、光照、水分等,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之间。要在平均海拔约4000多米的桑日种植,难度可想而知。



历过9年探索实践,位于桑日县塔木村的葡萄园成了大家“尝鲜”之地。如今,这里可供采摘面积达800余亩,由于太阳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较大,让葡萄拥有了更长时间的成熟期,在秋季这里不仅能亲自采摘葡萄,还能买到味道纯正的桑日葡萄酒,来上一杯浓郁的葡萄酒,那滋味带劲!

吃完香甜的水果,再来点养生的。

在山南乃东藏药材种植基地,整齐规划的土地上已经长出了藏木香、黄连等药材,再往里走,是几个温室大棚,这里光线很暗但水汽充足,一株株新鲜的灵芝露出了饱满的菌盖。


图片来源@网信山南

索珠乡培育菌苗、试种灵芝,一开始怎么也种不成功,后来经过很多次试验、又向农科院的老师讨教学习,逐渐掌握了培育技术,如今按照灵芝生长所需的环境来布置的温室大棚,让灵芝舒适生长,这里,每三四个月就可以采摘一次,一年能采摘四茬。

除了珍贵的灵芝,藏贝母也成为了“新宠”。

图片来源@网信山南


乃东多颇章乡的村民们把藏贝母种到了自家田园上,因绝大部分藏贝母是野生的,采收量少、采收难度大,因此市场价格高。村民们在专家引导下学习种植藏贝母的苗期管理、灌溉和除草施肥等知识,依靠技术和方法,种出的藏贝母又大又好,阿佳们端着藏贝母,早已笑开了花。


图片来源@网信山南


当然,还有苹果、哈密瓜、黑枸杞等各种植物,那些看似在高原无法生长的植物,如今已经成为了藏家人家门口的产业,让他们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山南“特产”的品种,让来到西藏的人,有了更多选择、更多口味。

也许,以前的西藏是“贫瘠”的

但在人们的努力和勤劳下

即使“寸草不生”的地方也能“种瓜得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