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德容天下
--浪卡子县羊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边久论珠同志扶贫纪实
我叫边久论珠,今年61岁,藏族。1956年,我出生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一个海拔高、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小村子——白地乡叶色村。由于家庭贫困,我9岁才开始上学,后来干过木匠活,当过建筑工人。1994年至1998年,担任浪卡子县扶贫建筑公司总经理;1999年至2011年,担任西藏山南发达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11年至今,担任西藏山南羊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西藏自治区通源电力公司董事长,自治区政协委员。
通过多年奋斗,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根在浪卡子,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深知,如今的成就虽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没有党的好政策,我这个山里娃也许还在山沟沟里放羊。
“建房先做人,没有优秀的品质,就不能树立我们公司的优秀形象。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人民做好事,是我们的一种责任,我们要取财于民,还财于民,以实际行动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和人民。”这是我经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个家乡人,除了关注自身利益的发展外,我认为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回馈家乡父老。心系家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上。这些年来,我累计在捐资助学、扶贫、助孤、赈灾、支持地方建设等方面捐款共计1147万元。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积极响应“百企帮百村”的号召,我和公司与浪卡子县最大的一个乡伦布雪乡进行结对帮扶。为了能够让伦布雪乡1714名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我多次与乡党委、政府衔接沟通,实地开展调研,了解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情况,与乡村干部和群众交流座谈、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2016年,我代表公司和浪卡子县伦布雪乡党委、政府签订了结对帮扶“军令状”,承诺公司帮助伦布雪乡于2018年实现脱贫。
我觉得,精准扶贫光给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致富的门路、致富的技能。
记得刚刚开始做扶贫工作时,村里的乡亲们都不相信,有的说,你们私人企业做扶贫肯定是从国家拿到了补贴的;有的说,既然你们是来结对帮扶的,那就把钱给我们就行了,还要干什么活儿呀?
在伦布学乡苏格村,有一个单身母亲独自养活着3个孩子,一个在上学,两个初中毕业后便待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我就想让两个孩子跟着我干活,没想到两个人一口拒绝。他们说:“我干不动活,一干活就腰疼腿疼。”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了,一个人天天躺在太阳底下等别人送吃的怎么行?我就硬拉着他们到了工地上。刚开始他们死活不肯干,我就天天和他们聊天做工作,让他们一天少干点。刚开始,一天下来,他们勉强能干两、三个小时,渐渐地适应了工地生活,后来也可以和别人一样干了,我又安排他们去学了一些技术,现在他们的工资也涨上去了。他们的妈妈买了新手机,还专门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她说:“大哥,要不是你,我的两个孩子就是躺着饿死,也不会挣一分钱回来,我们这个家就永远不会有出头的日子。”
从牧民到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使我对技能脱贫有很深的体会。“嘴要想吃,手就应勤。有本事能玩狮子脑袋,有胆量能摸老虎屁股。”我常常引用藏族谚语,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开导那些“等靠要”思想较重的贫困家庭,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勤学技能。
我通过走访发现,伦布雪乡的妇女普遍擅长编织氆氇、藏被等民族手工艺品,但因为交通不便、缺乏销路,编织的人越来越少,这项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我就自己花钱,置办了110多套织机,购买了原材料,分发给她们,让她们把闲暇时间利用起来织氆氇,然后我再用远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她们手中收购,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她们的积极性。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很多人技术不过关,这些氆氇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收购,我是悄悄地把氆氇作为福利发放给了职工们。后来,我就自己花钱从有“氆氇之乡”称号的扎囊县请来名师,专门传授她们氆氇编制技术。公司先后投入380多万元资金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先后培训5289人次,其中贫困人口3808人次,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伦布雪乡80%的妇女都可以织得一手好氆氇。2016年底,我又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山南羊湖建筑公司精准扶贫编织厂。编织厂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编织机和编织原料,聘请编织能手传授技艺。所有的编织品由公司按市场价全部收购,再由公司聘任的扶贫干部拿到市场销售,让贫困家庭妇女实现家务、就业两不误。2017年上半年,仅编织一项,就业妇女就增加至239名,兑现民工工资359万元,人均收入可达8629元左右。
自1989年至2016年,我和公司累计帮助浪卡子农牧民群众13345人次实现就业,其中贫困人口9074人,占就业人员的68%;带动农民工实现现金收入3.0367亿元,其中贫困人口收入达2.0649亿元,实现了986户脱贫,其中10%的家庭目前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此,我们积极投入资金,助力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我先后捐款100.25万元资金,建立了“羊湖子女”教育基金,每年投入不低于100万元对浪卡子县教育事业进行长期扶持。
2016年,我们投入100万元,其中11.2万元用于解决64名伦布雪乡籍内地生学杂费及生活费,88.8万元用于解决浪卡子县籍内地在校生、孤儿、贫困生的学杂费及生活费。2017年7月,为665名浪卡子籍学生捐助了97.45万元。如今,很多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在他们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时,我就会告诉他们:“只要你们好好工作,有能力的再帮助其他人一把,就算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了。”
在解决群众吃、穿、学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改善贫困群众的住房条件。2016年至2017年投资6.8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860㎡,2018年投资1340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5118.57㎡,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116人。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始至今,我集团对伦布学扶贫工作共投入资金达2042万余元。
多年来,我只是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西藏山南羊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和自治区“优秀乡镇企业”“回报社会感恩行动中贡献突出”称号、“百企帮百村”先进企业、非公企业先进党支部;山南市和浪卡子县分别授予公司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我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山南地区企业先进个人”“山南地区‘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和浪卡子县“重教个人”等荣誉,尤其是2017年度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对我来说,更是莫大的鼓舞。
面对这么多的荣誉,我深知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现在,我已经61岁了,慢慢退居二线,但是我把精准扶贫这个接力棒交给了我的儿子旦增列单,我相信他会比我做得更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