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山南>特色产业

全力加快江北土地综合开发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群众收入 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9-02-28 17:50:55 来源: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作者:

全力加快江北土地综合开发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群众收入 助力脱贫攻坚

                         ——山南市江北土地开发典型材料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南市将脱贫攻坚与土地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着眼于长远改善江北区域生态,大力推进生态扶贫,走出一条土地开发、生态与脱贫有机统一的路子,通过江北区域综合开发促进群众稳定脱贫。

土地缺乏,江北群众增收致富难。江北区域涉及乃东区、扎囊县、贡嘎县和桑日县35乡、37个村委会,总人口602523578人。江北区域地处西藏高原亚热带,属半干旱温带高原气候,冬春干燥多大风,缺少狼牙刺灌木丛、百草、固沙草等防沙固沙植物,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生态脆弱,沙尘暴天气多发,耕地、草地、林地沙化严重,与江南相比,群众收入增长缓慢、脱贫致富难。

政企结合,加快推进江北土地开发。江北区域虽然生态脆弱、土地缺乏,但优势还是比较明显,泽贡高等级公路的开通进一步解决了交通便利性的问题,通过土地综合开发预计可整理出可利用土地129万亩,通过江北灌区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牧林业发展条件等等。立足这些有利条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生态大保护促进大发展为总的原则,在江北区域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2016-2018年,江北地区共计整理土地30余万亩,其中:耕地1万亩(设施农业0.3万亩)、植树造林10万余亩、种草0.8万亩、防沙治沙18.3万余亩,总投资5.37亿元(其中企业投资3.14亿元),带动9000余名农牧群众累计增收5800余万元,人均增收6500余元。其中带动27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1580余万元,人均增收5900余元,江北地区土地整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带动群众增收明显。

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贡嘎、扎囊、乃东3县(区)江北区域总体布局,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并举,初步拟定江北区域生态扶贫项目4大类4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7.27亿元,总开发面积21万亩,主要实施人工种树、种植经济林果、林草间种、砂生槐封育保护、沙地治理、甘草种植、牧草种植、土地开发、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项目,目前项目已经报自治区。乃东区江北区域“十三五”扶贫产业规划内项目13个,总投资1.91亿元,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贡嘎县江北区域计划实施各类扶贫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3460万元,其中7个项目将在年内建成;位于贡嘎县昌果乡总投资2871万元的“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项目全部完成造林任务,种植旱柳、榆树等树苗64.6万株。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扎囊县江北区域投资3亿元建设产业项目。

二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原、绿色、生态产业,积极打造江北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现代绿色产业园区和现代农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我市主动与国内种树种草、生态修复的领军企业对接,自2016年以来成功引进蒙草生态、亿利资源、江平生物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利用科技优势,采取驯化乡土植物、改良土壤等方式,探索荒山荒坡种树种草,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园、乡村振兴示范村(亿利新村)、藏草万亩苗圃基地、万亩防沙治沙项目、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以及车厘子种植基地等一大批扶贫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取得显著成效。蒙草生态完成投资1.55亿元,种植苗圃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8500亩;亿利资源集团采取“生态治沙+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的运作模式,计划投资6.83亿元用8年的时间治沙约4万亩,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治理沙化土地5600亩;江平生物完成投资7000万元,种植饲草500亩。

三是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扎囊县在江北区域建设车厘子种植基地项目中,采取“企业+基地+飞地经济”的模式,带动偏远缺乏土地难以实施项目的乃卡村集体租种该项目30亩葡萄,带动乃卡村30112人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纲举目张,江北综合开发效益初步显现。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扶贫,取得了一举三得的显著效益。一是政治效益明显。以发展扶贫产业方式推进江北区域综合开发,用生动的实践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了以吴英杰书记为班长的区党委“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着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美丽西藏”的部署要求。二是生态效益明显。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市场主体以产业化的方式推动大规模种树种草,发挥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持续改善了江北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三是经济效益明显。第一,企业增效。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生态产业,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了企业效益,千亩经果林、千亩甘草基地、千亩苗圃基地、车厘子基地等扶贫产业项目建成后,为市场提供高原、绿色、生态、无污染的产品,预计每年能产生经济效益4.24亿元。第二,群众增收。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县、乡有组织、有计划、成规模地组织当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蒙草生态带动群众就业692人,人均增收11900元;亿利资源集团带动就业615人,人均增收6500元;江平生物带动脱贫170人,人均增收5300元。扎囊县桑耶镇和阿扎乡主动对接生态产业项目,组织劳务输出4000人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组织扶贫车队、机械租赁等参与项目建设累计增加收入1000万元。乃东区7个扶贫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群众增收73万元,项目建成后带动379名贫困群众脱贫,预计年人均增收4782元。项目建成后,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国家烟草专卖局投入资金的藏草万亩苗圃基地、现代农牧业产业园项目,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7.5%取得固定回报,已带动增收750万元,所有资金整合用于脱贫攻坚;通过产业扶贫资金购买民信光伏产业10%的股份约2000万元,取得长期固定收益;扎囊县落实产业项目贷款14545万元,明确每笔贷款20万元带动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要求,为无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4000元,带动727人实现增收。在发展生态产业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促进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13714.44亩,每亩50800元不等,每年累计带动群众增加收入332.64万元。江北区域各乡镇累计安排各类生态岗位2924个,按照每个岗位每年3000元计算,每年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增加收入877.2万元。

通过在江北区域实施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做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政治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有山南特点的生态脱贫路子。目前,江北3县(区)全市实现实现脱贫摘帽。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江北土地开发力度,提供群众收入,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