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2023年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迎中秋庆国庆晚会如约而至,整台晚会内容新颖别致、情感热烈饱满,深情反映了“讴歌时代庆双节 安徽山南一家亲”的重大主题,描绘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壮丽图景。
演职人员中既有安徽援藏队员,也有藏族同胞,还有安徽对口援建的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同学们,晚会彰显出各族人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的时代气息。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三千名师生还获赠了来自安徽淮北出产的石榴、月饼等伴手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得到生动展现。
载歌载舞 营造爱国团结氛围
今年的中秋国庆相连,双节同庆,也是爱家爱国同频、家国情怀共融的日子。伴随激昂的旋律,晚会在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拉开帷幕。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85名队员通过合唱的形式,展现队员们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的援藏精神。

山南市是公认的藏文化“摇篮”,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果谐”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舞蹈《果谐岗巴拉姆》表现了藏族人民勇敢、坚强、热情、豁达的精神风貌。
一曲《女驸马》让悠扬的黄梅曲调回荡在雪域高原上,文化艺术交融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载体。节目源自安徽援藏教师在山南二高开设的黄梅戏社团,戏曲学习也使藏族学生了解“皖风徽韵”,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参演人员、山南二高学生德吉央珍在晚会筹备阶段一直认真排练,她希望把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来,为观众们奉上一道文化大餐。“未来我会再接再厉,让更多人领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魅力。”
真情实感 记录平凡中的感动
紧扣时代主题、紧跟安徽援藏工作的真实经历,为文艺工作者们提供了创作灵感,平凡中的感动也引发观众的共情共鸣。
三句半《援藏欢歌》以曲艺形式歌颂一年来援藏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的台本反映了援藏队员在艰苦环境下克服自身困难,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参演人员、安徽援藏干部夏波介绍,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将真情洒在雪域高原,大力推进产业援藏、就业援藏、医疗援藏、教育援藏等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持续改善,赢得了山南干部群众广泛赞誉。

小品《希望的田野》勾画了安徽农业科技援藏干部与西藏农牧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安徽“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和山南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带来的舞蹈《雅砻儿女心向党》,讴歌了永远感党恩,坚定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山南二高老师和安徽“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全体队员的诗歌朗诵《扎根雪域的黄山松》,将观众的思绪拉到了秀美的皖南。黄山松坚韧不拔,顶风傲雪,将援藏队员们比作黄山松扎根雪域,彰显出他们用一腔热血奉献祖国边陲的崇高精神。

艺术的丰盈始终源于生活,纵观整台晚会,形式丰富、情感饱满。安徽省援藏工作队文体组负责人、援藏干部余洋介绍,“节目通过小切口来反映大主题,用讲故事等形式来展现安徽援藏工作队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进的积极风貌,展现了平凡中的不凡。”
据悉,晚会演职人员涵盖了安徽援藏队员、藏族同胞、山南二高的同学们以及安徽艺术学院的表演艺术家,大家手挽手、心连心,共同呈现出一台温情美好的晚会。
特殊伴手礼 体味石榴籽一家亲
“56个民族是石榴籽,中华民族是整体的石榴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石榴和石榴籽形象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关系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中秋节吃石榴在安徽是一个传统,但西藏却鲜少种植这类水果。晚会现场,山南二高的三千名师生人手获赠了一份来自安徽淮北出产的石榴、月饼等伴手礼,这让不少学生深感惊喜。
“淮北烈山区种植石榴历史悠久,烈山石榴在全国形成品牌,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优质石榴,粒大甘甜。” 淮北援藏干部、措美县发改委专业技术人员张涛表示,前期他们与淮北烈山区政府对接,当地积极响应,克服运输困难,从三千公里外,免费为师生寄来了这份礼物,送上双节的祝愿。
当天,山南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单强在晚会致辞中代表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向参加晚会的老师、同学以及全体援藏队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他回顾了一年来安徽援藏工作成效,深情指出援藏工作意义特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年,安徽援藏工作已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单强表示,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继续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立足西藏实际、山南所需,坚决扛起责任、尽皖所能,不断提升安徽援藏综合效益,努力推动山南市和3个受援县(市)长治久安,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晚会现场,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全体队员还与山南二高师生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品尝美味的月饼,遥望美丽的月亮,共同体会团聚的喜悦,团圆的幸福,团结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