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五公开专栏>结果公开

山南市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时间:2025-03-28 19:32:29 来源:山南市司法局 作者:

2024年,在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市两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及区市两级实施方案八五普法规划、《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不断推动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为推进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起草《山南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废止《山南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修改《山南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政府规章并备案。成立市政府立法与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家审查组,持续推进立法草案、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二是对《山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山南市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修订)》2部地方性法规,《山南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1部重大行政决策,《关于进一步规范河道砂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送审稿)》等11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查,共提出226条审核意见;三是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全市15家律师事务所为全市47家党政机关,69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解答法律咨询191次,代写法律文书171份。组织司法局及依法治市办专门力量,深入12个县(区、市)和部分市直行业部门,开展2024年度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重点工作督察,为护航法治山南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统筹开展全市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政策清理工作。梳理出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29件,并提出继续有效13件、拟修改6件(已修改1件)、拟废止10件的清理意见。二是开展法律护航企业行动。制定七项工作措施,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深入7企业,结合案例宣讲,现场解答企业及职工法律问题,进行企业“法治体检”,调研行政执法单位执法情况在企业发放宣传资料共计300余份通过查阅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案卷,从企业入手调研调查行政机关执法情况的方式,调查监督涉企执法行为,对查出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及时向相关执法单位反馈问题,并要求限期改正,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三)优化提升行政执法。一是制定《全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督导检查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推进会议。深入12县(区、市)及部分市直行政执法部门,以召开座谈会、抽查卷宗、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督导检查,查找出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60余条,确保全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落地见效二是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证件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第一期全区统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机考)山南考区考试工作通过率94.3%,同时对272名新申领行政执法证件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三是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案件评查工作和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主体清理工作

(四)高效推进行政复议与应诉。一是与山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制发《关于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四联四解”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府院联动,切实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联系、沟通、衔接,合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二是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山南司法”“山南普法”“山南组工”微信公众号公开《关于公布全市行政复议机构及咨询电话的公告》,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在具备条件的12个乡(镇)设置行政复议咨询点,指导、解答基层群众行政复议申请及咨询。三是落实复议“容缺受理”机制。稳慎对待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对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但材料不全的均先予受理,后补办材料,做到了能收尽收。收到并办理涉企行政复议申请5件,容缺受理办理2件。2024我市两级行政复议机构共收到办理行政复议申请25件,立案受理15件,案前案中调解10件。市县两级各行政应诉主体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0件,已审1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10件,出庭率100%。充份发挥司法局对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积极作用。

(五)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一是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实现了“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搞调解”一站式服务,为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办理援助案件121件,其中,刑事案件41件、民事案件55件、认罪认罚提供法律帮助案件25件,代写法律文书84份。成立全区首家专门服务快递员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了山南市法律援助中心驻部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公证共办理各类公证586咨询2360人次,共计上缴国库收费48.3元,上门办理公证 23二是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普法活动,全年我市各级普法办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共27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发放宣传品13万余个、受教育人数达27万余人次。通过“山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法律和地方性法规26条,普法微讲座22场,微视频小剧场7篇,普法相关法治动漫17部、发布普法图解31期,以案释法37件,推送本市普法工作动态157条。创新普法宣传措施,深入错那、隆子、洛扎、浪卡子4个边境县(市)组织开展“送法进边境 普法润民心”法治文艺演出活动。三是有效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工作。共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9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12个、乡级85个),实现应建尽建全覆盖。对接相关部门指派294名工作人员进驻“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其中常驻153人、轮驻72人、按需随驻69人。四是积极推进“无律师县”设所工作,完成12个县(区、市)律师事务所设立工作,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3件,全力实施了2024年度法考(山南考区)客观题、主观题考试工作。五是扎实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有效覆盖574个村(居),参与律师38名,参与三官(检察官、法官、警官)318名。

(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在调处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预防性、长效性的作用。严格落实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工作机制,组织全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拉网式排查纠纷、化解矛盾,在源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推动调解工作向更多行业更广领域拓展。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

2024年,山南市司法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全面依法治市牵头抓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法治政府建设体制仍需理顺;三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质效有待加强;四是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与群众法治需求还不够匹配。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持续加强理论武装,铸牢政治忠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制度、平台自学等方式,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确保司法行政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集体学习30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开展专题研讨4次,党组书记讲党课2次,分管领导宣讲2次。有力有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并召开总结会议。通过举办读书班、交流研讨班和个人自学等方式,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增强了政治定力、纪律定力、抵腐定力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召开市司法局2024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会议,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全面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中共山南市司法局党组2024年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中共山南市司法局党组2024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等。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7次。制定《山南市司法行政系统2024年政治轮训计划》,采取集中办班、线上培训、异地培训、跟岗培训等形式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进行政治轮训。选派29名干部职工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业务能力水平。组织各县(区、市)司法局局长召开全市司法行政有关工作现场推进。积极向组织推荐6名优秀干部,公开遴选4名干部,不断充实司法行政队伍。自觉接受巡察并抓好整改工作。市委第四巡察组入驻我局开展巡察工作,反馈问题14方面42条问题。局党组及时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巡察整改动员部署会议,制定整改方案,多措并举推进巡察整改工作。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不信教排查工作。积极发挥司法行政系统网评员作用,加强网络领域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加强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教育,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凝心聚力,争先创优,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定向的根本原则,以党建引领司法行政工作,推动党建业务双提升。二是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和“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三是认真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力度。四是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推动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五是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考核评价标准,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六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强政府法律顾问统筹工作,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