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招商引资 走进山南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公报及指标

山南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叠加的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有力强化政策有效供给,全市经济发展回升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3.01亿元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68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89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5%与去年相比一产、二产比重提升1.50.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调整为5.6:47.9:46.5全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241增长12.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33;死亡率5.98;自然增长率1.35城镇化率33.2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比下降0.4%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累比呈233态势,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比上涨0.3%2.4%交通和通信类、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累比下降2%、0.4%、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医疗保健类价格累比持平。

二、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16.4%。其中农业产值9.4亿元、增长17.3%,占总产值比重44.3%;林业产值0.29   亿元、下降2.9%,占总产值比重1.4%;牧业产值10.84亿元、增长15.7%,占总产值比重51.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63亿元、增长23.4%,占总产值比重2.9%。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800.44公顷,比上年增加318.99公顷、增长1.3%。其中青稞种植面积18449.32公顷,比上年增加163.25公顷、增长0.9%;小麦种植面积6637.19公顷,比上年增加79.52公顷、增长1.2%;油菜籽种植面积2658.62公顷,比上年增加123.98公顷、增长4.9%;蔬菜种植面积2326.51公顷,比上年减少240.17公顷、下降9.4%。  

全年粮食总产量17.04万吨,比上年增加0.13万吨、增长0.8%。其中青稞产量11.58万吨,比上年增加0.13万吨、增长1.2%;小麦产量5.2万吨,比上年减少0.02万吨、下降0.4%;油菜籽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增长7%蔬菜产量7.34万吨比上年增加0.57万吨、增长8.4%。

年末畜禽存栏头数248.96万头(只、匹)其中牛、羊、猪、马驴骡分别为53.46万头、71.19万只、3.93万头、0.89匹。全年牛羊猪出栏总头数41.38万头只,其中牛、羊、猪分别出栏14.38万头、24.86万只、2.14万头,出栏率28.6%、34.5%、67.7%。

全年牛羊猪禽肉产量2.43增长0.8%。其中牛肉产量1.84增长6.1%;羊肉产量0.35下降1.2%;猪肉产量0.13下降46%;禽肉产量0.1增长31.7%。禽蛋产量0.95增长52.7%。奶类产量7.86增长5.9%。

三、工业和建筑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8亿元增长14.7%。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55.2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8亿元、增长19.7%。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7.04亿元、增长51.9%,占规工业增加值比重2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3.96亿元、增长14.6%,占规工业增加值比重51.2%;采矿业增加值6.28亿元、下降9.7%,占规工业增加值比重23%产品产量看,规模工业生产水泥284.07万吨、增长64.2%生产中成药18.55增长36.9%生产商品混凝土51.97万立方米增长8.2%;包装饮用水3.87万吨增长1.7%;开采铬矿石17.31万吨下降13.2%重点行业看,规模工业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增长15.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下降17.4%;包装饮用水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下降2.4%;水泥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6%

全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清洁能源产值17.06亿元增加值12.26亿元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

年末全市已建成投产发电装机容量248.9万千瓦增长21.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90.73万千瓦增长11.3%;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0.91万千瓦增长64.7%风电装机容量7.26  万千瓦、增长23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2.78亿元增长10%。

四、服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45亿元增长12.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23.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19.4%;金融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4.5%;房地产业增加值6.69亿元增长5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8.96亿元增长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8.15亿元增长0.4%。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29.2增长25.1%;货物运输周转量158318.1吨公里增长22.8%。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72.45人次增长36.9%旅客运输周转量8372.13人公里增长57.5%。

年末全民用汽车保有量60358其中载客汽车39401载货汽车19329专项作业车131辆、摩托车1397辆、挂车100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7086.54增长41.7%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726.14万元、增长96%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1495.5下降4.3%。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77.34万件、增长78%。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总量2.95亿元、下降0.2%联通业务总量0.33亿元、增长15.5%。年末电信移动、联通电话用户数分别达到9.3616.062.22万户。电信移动联通互联网上网用户分别达到8.77户、15.240.48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3亿元增长18.8%。按经营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97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26亿元增长33.8%按消费类型商品零售额74.64亿元增长17.7%;餐饮收入额5.59亿元增长35.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24.3%饮料类增长9.5%烟酒类增长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3.2%化妆品类下降26%金银珠宝类下降50.3%日用品类增长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9.7%中西药品类增长1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6.1%通讯器材类下降61.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9%汽车类增长81.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3%从投资主体看,国家投资增长22.2%,完成量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94.7%;民间投资下降46.4%,完成量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5.3%。从构成看,建安投资增长20.6%,占全市投资完成额比重83.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0.7%,占全市投资完成额比重4.6%。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64.9%。其中税收收入14.47亿元、增长96.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2%。增值税收入10.26亿元、增长141.4%;企业所得税收入0.73亿元、增长69.8%;个人所得税0.91亿元、增长2.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2.37亿元、增长3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95亿元、增长26%公共安全支出15.19亿元、增长6.7%教育支出28.72亿元、增长10%文化旅游体育传媒支出5.2亿元、增长24.7%国防支出0.31亿元、增长210%科学技术支出0.38亿元、下降1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99亿元增长20.4%;卫生健康支出19.66亿元增长20.4%;节能环保支出7.52亿元、增长130.7%;农林水支出63.05亿元、增长4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74亿元、增长23.4%;住房保障9.3亿元、增长2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0.07亿元下降9%其中住户存款164.07亿元,较年初增加18.02亿元、增长12.3%,占各项存款比重34.9%;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0.5亿元,较年初增加3.9亿元、增长3.7%,占各项存款比重23.5%。各项贷款余额382.95亿元增长13.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15.34亿元增长19.9%;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267.6亿元、增长10.8%

、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26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37262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4628元、增长6.6%;财产净收入3022元、增长11.4%;转移净收入3214元、增长10.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8235元、增长12.8%;经营净收入8015元、增长6.7%;财产净收入551元、增长16.8%;转移净收入4890元、增长7.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2:1,较上年缩小0.06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28.76万人次(不含医疗、生育),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95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3532人、工伤保险6061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5268人、失业保险27269人、参保率均达98%以上。征缴保费17.2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2.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082.29万元、工伤保险5295万元、失业保险3463.05万元。全市开发就业岗位33392个,免费职业指导3884人,职业介绍4610人,职业介绍成功2370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936人。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11万人,创收13.72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27215676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落实资金1573.6万元344532享受城镇生活最低保障,全年落实资金355.14万元。全市特困供养2997人,其中集中供养1438人,分散供养1559人。儿童福利院集中收养孤儿298名(那曲134名)有意愿收养率100%。

、教

全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64所,在校生62873其中高中生7005人、初中生12051人、中职在校生4250人、小学生27370人、幼儿园12097特校生100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5927,其中高中688人、初中1300人、中职349人、小学2546人、幼儿园993人、特校5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7.39%,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6.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01%。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

全年全市共有专业艺术团体1,从业人员62县(区、市)艺术团体13个,从业人员311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2个,从业人员124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49%99.63%

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2.28万人次增长100.6%实现旅游收入25.12亿元、增长89.8%。

全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63家,其中医院34(含私立医院、民族医院、门诊部)、卫生院8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站)12个,各类诊所及医务室94个。实际开放床位1834张,其中市级888妇幼保健院50、县级499张、乡镇级207私立医院240。卫生技术人员3838(含村医),其中市级公立医院1045含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83人,其中包括聘用人员19、县级公立医院797人、乡镇级748人、村级卫生人员1103人、私立医院及诊所医务室技术人员145采供血机构15

十一、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88起、死亡41受伤116(4月份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83.82万元(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46起、增加24人、增加81人、增加21.32万元,分别上升109%、上升141%、上升231%、上升34%。其中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17受伤8人,相比2022年分别增加6起、增加10增加7人,分别上升85%、上升142%上升700%

全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75非生产安全事故,含4月份事故1起、死亡1、死亡24受伤108人、直接经济损失83.82万元,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41起、增加14人、增加74人、增加22.12万元,分别上升121%、上升140%、上升218%、上升36%施工事故9起、死亡11受伤8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6起、增加8人、增加7人,分别上升230%、上升298%、上升700%非煤矿山事故2起、死亡2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减少1起、减少2人,分别下降33%、下降50%;工贸事故1起、死亡2人,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持平、增加2人;消防火灾事故1起(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人,相比2022年同期分别持平、增加2人;其他无事故。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山南统计年鉴2023》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交通运输、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数据均由各有关部门提供。

[4]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由自治区统计局下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